
这种执着往往源于对秩序的敏感。当教室里其他孩子随意摆放文具、随意涂鸦时,他们却像守护秘密的卫士般保持课桌的洁净。这可能与他们的性格特质有关,也可能与成长环境中的某些经历有关。有些孩子在家中被要求保持绝对的整洁,这种习惯自然延伸到校园生活。而另一些孩子则可能通过擦拭课桌来缓解内心的不安,让手指的触感成为与世界对话的方式。
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时,需要先理解而非评判。当发现某个孩子总是反复擦拭课桌,不妨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。是课间休息时的例行公事?还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宣泄?或许可以注意到,他们擦拭时的眼神会变得专注,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。这种专注力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品质,只是被错误地投射到了擦拭动作上。
与其直接制止这种行为,不如创造更多表达秩序的机会。可以在教室设置专门的清洁区域,让孩子们在固定时间参与集体打扫。当他们意识到保持整洁是集体责任而非个人执念时,擦拭课桌的行为可能会自然消退。同时,可以引导他们将精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创作上,比如用彩笔在课桌边缘画上图案,让秩序与创意共存。
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,擦拭课桌不过是他们与世界建立联系的一种途径。老师需要做的,不是改变他们的行为,而是帮助他们找到更合适的表达方式。当教室里出现更多这样的"小卫士"时,或许正是教育环境在悄然发生改变的信号。那些被擦拭得发亮的课桌,终将在某个时刻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、表达情感的画布。
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