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,李女士被哭闹的婴儿折磨得不行,直接把孩子塞给丈夫,冲进卫生间锁上门。她看着镜子里眼眶泛红还挂着诡异笑容的自己,心里直犯嘀咕:“我是不是疯啦?这可是自己亲生的,咋还想掐死他呢?”
先说说这“情绪过载”。新手爸妈老想着当“完美爸妈”,就跟在玻璃罩里表演似的。等冲不开奶粉,夜奶喂到第五轮的时候,那假装坚强的壳儿“啪”一下就碎了。这可不是啥道德问题,就是大脑在拉警报,就跟汽车超载引擎冒烟一样!
再来讲讲“自我关怀”。心理学家有个“五分钟法则”,当感觉喘不过气的时候,赶紧把孩子交给靠谱的人,自己去车库车里深呼吸,或者用冷水冲冲脸。这可不是逃避,这是给累坏的神经来个重启。就跟飞机失事得先给自己戴好氧气面罩,才能救别人呢!
还有“认知重构”,把“我恨孩子”改成“我恨这种失控感”。你就想象有个小人在你耳边喊:“你不够好!”这就是累坏的神经递质在捣乱。这时候就跟崩溃的自己说:“辛苦啦,我知道你尽力了。”
“建立缓冲带”也很重要。每天给自己留点儿“充电时间”,哪怕就十分钟,戴上降噪耳机听听白噪音,或者在阳台使劲抖抖身体。咱又不是超人,不用一天到晚都当温柔天使。就像手机要待机,心灵也得有休眠模式。
最后是“寻求外援”,当自己调节情绪就跟推石头上山一样费劲的时候,就赶紧联系专业助产士或者心理咨询师。他们可不是来评判你的,是帮你给情绪找个出口。就跟暴雨天得疏通下水道,不是房子有问题,是雨太大啦!
那位凌晨崩溃的妈妈,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,开始每天记录“小成就”,像孩子笑了几次,换尿布没抱怨啥的。三个月后,她在咨询室哭着说:“原来爱有裂缝,光才能照进来。”
新手爸妈们遇到情绪问题很正常,咱得学会给自己减压,多爱自己一点儿。大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,说不定能让你的育儿生活轻松不少哦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