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创业 手机 疯狂 坏人 华人 发明 自己

十岁孩子厌学是什么原因

十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,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对学习产生复杂的情绪,有的甚至出现厌学倾向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家长焦虑地询问:“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,到底是不是心理问题?”其实,背后的原因往往更贴近生活,也更容易被忽视。

比如,小明的妈妈总抱怨孩子学习不认真,但实际观察发现,孩子每天晚上写作业到十点,书包里堆满练习册,连周末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。当孩子说“作业太多了”时,妈妈却认为是懒惰,甚至用“不努力将来怎么考大学”来逼迫。结果小明在课堂上偷偷睡觉,成绩一落千丈,最终对学习产生恐惧。这种“越逼越反”的现象,让很多家长陷入误区——把孩子的抵触情绪当作不服管教,却忽略了背后真正的压力来源。

再比如,小红的爸爸总把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挂在嘴边,说“你看看人家小美考了满分,你怎么还这么差”。孩子虽然嘴上不说,但放学后会躲在房间里发呆,甚至出现头痛、肚子疼等身体症状。家长以为是“娇气”,却不知孩子早已在无形中被比较的阴影笼罩,学习变成了一场“自我否定”的马拉松。

十岁孩子厌学是什么原因

有些孩子的问题更隐蔽,像小强。他性格内向,成绩中等,但总被同学起哄说“书呆子”“成绩差”。一次体育课上,他因为不敢参加接力赛,被其他孩子嘲笑“连跑都不敢”,从那以后,他开始频繁请假,甚至在课堂上故意捣乱。这种社交挫折感像一根看不见的绳子,把孩子的心慢慢拽向逃避。

还有的孩子像小芳,她喜欢画画,但家长却坚持让她学奥数。每当她拿出画笔,妈妈就会说“画画不能当饭吃,你得把数学学好”。小芳的画作从色彩斑斓变得灰暗,她开始在课桌上画满涂鸦,甚至把数学作业本撕碎。这种“兴趣与现实的冲突”,往往让孩子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被压抑,最终对学习失去热情。

更让人揪心的是小杰,他总说“老师讲得我都听不懂”,但实际是考试前紧张到失眠。一次月考后,他因为一道题做错被老师批评,回家后把试卷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。家长发现他情绪低落,却不知这是长期焦虑的爆发。当孩子把学习和自我价值绑在一起,每一次挫折都可能成为崩溃的导火索。

厌学不是简单的“不爱学习”,而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积压的情绪。家长需要做的不是责备或施压,而是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。比如,小明的妈妈后来发现,孩子其实害怕数学题,于是和老师沟通调整了教学方式;小红的爸爸开始用“成长比成绩更重要”代替比较,孩子逐渐找回了自信;小强的妈妈主动带他参加兴趣班,让他在画画中重建自我价值;小芳的爸爸终于允许她每周用一小时画画,学习压力反而减轻了;小杰的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,学会用深呼吸缓解焦虑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厌学背后往往藏着未被看见的信号。家长需要学会用“看见”代替“控制”,用“陪伴”代替“催促”,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困境。教育不是单行道,而是双向奔赴的理解与支持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十岁孩子厌学是什么原因
  • 孩子经常大喊大叫暴躁
  • 娃儿为啥不想读书
  • 女孩心理脆弱怎么办
  • 孩子不愿意做笔记该如何劝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