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创业 手机 疯狂 坏人 华人 发明 自己

10岁孩子不服管教脾气大

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,我经常遇到家长咨询关于10岁孩子"不服管教脾气大"的问题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像刚装上轮子的小马驹,既渴望自由奔跑,又缺乏驾驭方向的能力。上周有位妈妈找到我,她儿子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和她"斗智斗勇",不是摔门就是顶撞,甚至把书包甩到沙发上摔得砰砰响。她说:"我明明是为他好,可他就像被激怒的刺猬,越碰越扎。"

这种现象背后往往藏着三个关键密码。首先是家庭氛围的"温度计"。记得有个案例,小明妈妈每天下班后都要检查他的作业,发现错题就立刻批评。有一次小明把作业本撕了,妈妈气得大吼:"你这样就对了!"结果第二天小明把书包扔进垃圾桶,说:"反正你们只在乎分数。"当父母把关心变成指责,孩子就会把服从变成对抗。

10岁孩子不服管教脾气大

其次是教育方式的"遥控器"。很多家长习惯用"命令式"语言,比如"必须"、"不准"、"应该"。有个叫小红的女孩,妈妈总是说"你必须把玩具收好",结果小红把玩具藏在床底,说:"反正你们说的我都做不到。"这种教育方式就像给孩子戴上了紧箍咒,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叛逆心理。

最后是情绪管理的"缓冲带"。有个叫小强的男孩,每次爸爸说他玩游戏太久,他就把游戏机摔在地上。爸爸气得说:"你这样就对了!"结果小强连续三天把游戏机藏在枕头下,说:"反正你们只会发火。"当父母用愤怒回应孩子的负面情绪,孩子就会把这种反应当成常态。

面对这种情况,建议家长尝试三个改变。首先是把"命令"变成"商量",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,而不是直接规定"晚上8点必须睡觉"。有个案例里,妈妈和儿子讨论后,发现孩子其实害怕做数学题,于是把练习题变成闯关游戏,孩子反而主动完成了。

其次是把"批评"变成"共情",当孩子发脾气时,先蹲下来平视他的眼睛,说:"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,能和我说说为什么吗?"有个爸爸在孩子摔书包后,没有立刻责备,而是问:"是不是觉得作业太难了?"孩子说出了真实想法,原来他害怕写错字被罚。

最后是把"控制"变成"引导",给孩子选择的空间。比如周末活动不是直接安排,而是问:"你想去公园还是博物馆?"有个妈妈原本规定每天只能玩30分钟游戏,后来改成"完成作业后可以多玩10分钟",孩子反而更主动学习了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体,他们对管教的反应就像不同的天气。有的像春天的嫩芽,需要温和的阳光;有的像夏日的野草,需要适度的风雨。当我们放下"权威"的执念,用"理解"代替"控制",孩子反而会主动靠近。就像那个总爱摔门的小男孩,后来妈妈学会了用绘本讲故事,孩子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情绪,家里的争吵声渐渐变成了欢笑声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10岁孩子不服管教脾气大
  • 孩子脾气暴躁应该怎么去引导
  • 一般孩子的叛逆期在几岁开始
  • 教育孩子可以体罚吗
  • 五年级转学对孩子的利弊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