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我辅导过一个总爱拆玩具的男孩。家长急得不行,觉得这孩子不守规矩。可当孩子把玩具零件拼成"宇宙飞船",用积木搭建"太空站"时,我看到他眼里的光芒。这种探索欲不是破坏,而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。就像我认识的那位总把绘本翻得哗啦作响的小女孩,她用手指划过每一页,把故事里的小动物都"养"在了掌心。
上周遇到一对夫妻,他们为孩子"不听话"焦虑。可当孩子发现邻居家的小狗生病,主动把家里的零食分给小狗时,他们突然意识到:这孩子把"同理心"当成了本能。这种天然的共情能力,往往在家长最不注意的时刻绽放。就像我见过的那位在幼儿园里为哭泣的小伙伴递纸巾的男孩,他的举动让整个班级都暖了。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就像春天的竹笋不会同时破土。我曾见证过一个总爱问"为什么"的男孩,从"为什么天空是蓝的"到"为什么星星会眨眼",他的问题让全家的周末变成了科学探索之旅。这种追问不是麻烦,而是孩子在搭建自己的认知世界。就像我认识的那位在超市里数货架的姑娘,她执着地想知道每个商品的位置,因为这是她理解秩序的方式。
最让我动容的是,孩子们总能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展现真诚。有次辅导一个总爱撒谎的孩子,他却在描述自己"捡到"的彩虹糖时,眼睛亮晶晶的。原来他把糖果分给生病的奶奶,这种纯粹的善意让谎言变得轻盈。孩子们的真诚像清晨的露珠,虽然脆弱,却能折射出最纯净的光芒。当他们用稚嫩的手把糖果放进别人口袋时,那是最动人的成长印记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