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,教室后墙的影子在晨光里晃悠,就跟被风吹皱的湖面似的。有个叫小林的同学,把书包抱在胸前,书包带勒出的红痕在锁骨那儿时隐时现,老可怜了。
咱先说说自卑的三棱镜。首先是家庭镜面,小林他妈整天把“你看看别人家孩子”挂在嘴边,好家伙,小林的书桌都开始长铁锈了。那些奖状在玻璃柜里发霉,妈妈的叹息就像潮湿的苔藓,悄悄爬上他的脊椎,这压迫感直接拉满!
再是同伴棱镜。课间操排队的时候,小林老是数自己的鞋带系歪没。后排有个男生突然喊了句“恐龙脚”,整个操场的笑声都变得有重量了。他低头盯着地面裂缝,发现那缝沿着他的影子越长越长,尴尬得脚趾都能抠出三室一厅。
然后是学业棱镜。数学试卷上的红叉越来越多,从三角形蔓延到坐标系。小林的橡皮擦越来越轻,不是擦得干净,而是橡皮屑早被恐惧碾成齑粉了,真是太惨了。
不过别怕,还有重塑认知的七种颜色呢。第一个是影子剧场,郭利方老师说:“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。”然后把投影仪对准天花板,说:“你看到的不是影子,是正在跳踢踏舞的光精灵。”小林的影子跟着《蓝色多瑙河》的节奏,把数学公式都跳出了华尔兹的感觉,太神奇了。
第二个是勇气储蓄罐。郭老师递给他一个贴着卡通贴纸的玻璃罐,说:“每天存进罐子一个勇敢故事。”第二天小林说:“我主动帮值日生擦了黑板。”第三天又说:“我举手回答了选择题。”罐子里的星星纸条开始叮当作响,感觉他的勇气都要满出来了。
第三个是家庭实验室。郭老师让父母暂时摘下“裁判员”的帽子,还在咨询室布置了“夸夸显微镜”。小林妈妈发现儿子书包里文具收纳得整整齐齐,镜片后的泪光比任何批评都有力量。
三个月后的运动会上,小林报名了4100接力。当他作为最后一棒冲过终点线时,看台上的欢呼声惊飞了梧桐树上的麻雀。他的影子像展开的蝴蝶翅膀,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,太酷了!
自卑从来不是需要消灭的病毒,而是等待破译的密码。当我们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勇气的孢子,用望远镜寻找成长的星轨,那些曾被阴影笼罩的角落,终将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光芒。你们说,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