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说第一点,咱别一上来就当情绪消防员,得先当天气预报员。孩子说“我讨厌学校”的时候,千万别急着问为啥,先点点头,说“听起来你很累”。这就好比暴雨要来之前,咱先看看云啥样,而不是直接冲出去修屋顶。咱可以说“我注意到你最近三天没碰篮球了”,而不是说“你怎么又不上进”,让对话就像剥洋葱一样,一层一层地深入。
第二点,共情可不是当复读机,得做情绪翻译器。孩子摔门而出的时候,别再说“冷静下来再说”。咱把“我做不到”翻译成“我需要帮助”,把“你们根本不懂”转码成“我想被看见”。这就跟用不同颜色的滤镜看世界似的,你会发现,孩子说“讨厌数学”,背后可能是“害怕被比较”的焦虑。
提问也有讲究,要像钓鱼,可别当推土机。别问“为什么总考不好”,可以问“如果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,你会先改变什么”。用“如果用天气形容你的心情,今天是台风还是阴天”代替“你到底怎么了”。好问题就像磁铁,能把孩子心里藏得深深的真实想法给吸出来。
还有个建立秘密基地法则。咱在客厅角落弄个“情绪急救箱”,放点减压泥、便签纸和匿名提问罐。孩子把写着“我是不是很失败”的纸条扔进罐子,咱可以回应说“失败是人生的补丁,但没人规定必须完美”。有些话啊,隔着一层纸反而好说出口。
家长也得照顾好自己,先给自己系好安全带。你跟孩子说“我今天也差点崩溃”,孩子就会明白,情绪没有对错。每周给自己留点儿“充电时间”,哪怕就泡杯茶看看云,跟孩子对话的时候,脑子也能更清醒。
最后还有个小秘密,要是所有方法都不管用了,试试“24小时缓冲期”。跟孩子说“我们明天再聊”,这就跟魔法咒语似的,给彼此点儿时间消化消化情绪。记住哈,青春期不是啥需要修补的漏洞,孩子就像正在蜕变的蝴蝶。咱不用做完美父母,就做孩子黑暗里一直亮着的夜灯就行啦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