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红的故事更让人揪心。这个女孩在班级里是公认的学霸,但每次考试后就会把试卷撕碎。她总说"考不好也没关系",可当家长无意中翻到她日记里写满"我永远比不上别人"的句子时,才明白她早已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。更令人心痛的是,她开始用"我生病了"来逃避考试,直到家长发现她偷偷服用抗抑郁药。
在校园角落里,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。小杰的书包里装着三本参考书,却总是趴在课桌上打瞌睡;小雨的手机里存着上百条短视频,却在课堂上对着屏幕发呆;小轩的作文本上写着"我想当画家",可每次考试后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。这些孩子像被困在玻璃罩里的蝴蝶,明明渴望飞翔,却被现实的重压牢牢禁锢。
有些家长会陷入误区,认为"再努力一下就能考上好大学"。但就像小浩的妈妈,她每天给孩子准备营养餐、请家教补课,却忽视了孩子深夜躲在被窝里哭的场景。当孩子说"我讨厌学习"时,家长往往急着寻找解决方案,却忘了先问问孩子"你讨厌什么"。
在咨询室里,我见过最动人的转变来自小雅。这个女孩曾因父母离异变得沉默寡言,直到妈妈学会每天留出半小时倾听她的想法。当妈妈不再追问"这次考试多少分",而是问"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",小雅开始主动分享她在学校帮同学解题的成就感。这种改变不是奇迹,而是理解与陪伴的力量。
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,就像小轩在美术课上画出的那幅《被困的鸟》。当家长学会用"我注意到你最近很累"代替"你怎么又没完成作业",用"我们一起想办法"代替"你必须考第一名",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孩子,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光。厌学不是终点,而是孩子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,只要用心倾听,总能找到打开心门的钥匙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