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是“沉默的疏离”。他老是在客厅角落看报纸,孩子踮着脚想递作业本,那报纸“哗啦”一下,就跟变魔术似的把视线给挡住了。吃饭的时候,就只有刀叉碰撞的声音,孩子说“今天被同学欺负了”,他就回一句“下次别理他”,跟播报天气预报似的。这沉默啊,就像一堵玻璃墙,能看见人,就是感受不到一点温度。
然后是“身体语言的密码”。孩子扑进他怀里,他那手臂啊,永远慢半拍才抬起来。拥抱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的动画,到一半就停了。孩子发烧的时候,他手指悬在半空,最后用温度计代替了掌心的温暖,真是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。
再说说“语言的锋利与钝感”。“你看看隔壁小明”就是他的口头禅,跟裁纸刀似的,把孩子的画作都划开了。孩子拿了三好学生奖状,他盯着校徽说“这学校连省重点都排不上”。更搞笑的是,他能把战争片台词记得滚瓜烂熟,却记不住女儿换牙的日子。
还有“缺席的仪式感”。毕业典礼上,他戴着降噪耳机听播客,孩子在舞台上喊“爸爸”,他嘴角就扬了0.5度。孩子生日吹蜡烛的时候,他还在看手机日程,说“这个时间该去接客户”。亲子运动会上,他拿着单反对着天空对焦,孩子在取景框里都成模糊的影子了,太离谱了。
“情感的镜像迷宫”也很绝。他教孩子“男子汉不能哭”,自己却在深夜对着旧相册红了眼。孩子学他推眼镜的动作,他还皱眉说“别学我”。这矛盾得就像揉皱的信纸,摊开是“我爱你”,抚平就成“滚远点”了。
“未来的预言陷阱”也得提提。他老说“你这样下去考不上大学”,这话比拥抱来得还早,都渗进孩子骨子里了。他还像个占星师似的解读孩子的涂鸦,说“这线条凌乱,说明你缺乏规划”。最可怕的不是预言成真,而是孩子提前戴上了他给的“镣铐”。
最后是“时光的橡皮擦”。毕业纪念册里他的签名总是空白,家长会签到表上的名字都褪色了。二十年后整理遗物,孩子发现他珍藏的是自己小学的满分试卷,背面还写着“这孩子,怎么总让我想起她妈妈?”
家人们,你们说这父亲到底是爱还是不爱呢?真让人捉摸不透啊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