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得明白,厌学可不等于心理问题,但咱得有“信号灯”意识。孩子突然不想上学,家长第一反应肯定是着急:“是不是心理出毛病啦?”厌学就像成长路上的“信号灯”,它可能意味着学习压力大、社交有困扰,或者是不适应课堂节奏。比如说,孩子可能因为数学题总做不对怕被批,也可能跟同学闹别扭不想去教室。这些不一定是心理问题,但要是一直不管,说不定就会变成大麻烦。
为啥九岁是“厌学高发期”呢?九岁的孩子正从“玩中学”变成“学中玩”,学业变难了,朋友变多了,自我意识也冒出来了。就像小树苗突然要快快长高,孩子适应不了就可能“罢工”。有的孩子发现老师不手把手教了,要自己做作业;有的孩子怕说错话被笑话,干脆逃课。这些行为,其实就是孩子在抗拒那种“不确定感”。
家长得遵守“三不原则”:不否定、不施压、不贴标签。孩子说不想上学,要是家长说“你就是懒”“人家孩子咋不这样”,那可就坏了,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“失败者”。正确的做法是:不否定孩子的情绪,问问“你今天是不是累坏了,能和我说说咋回事不”;别老问考多少分,问问“今天有没有开心事儿”;别给孩子贴标签,别说“我家孩子有心理问题”,要说“咱们一起想办法”。
解决厌学问题得家校一起努力。老师可以改改教学方法,让孩子参与课堂游戏;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做个“上学能量表”,记录每天的小成就。有个妈妈发现孩子怕背课文不想上学,就和孩子约定把课文编成rap,背一段就选个晚餐。三个月后,孩子不仅不怕语文课,还主动要参加朗诵比赛呢!
啥时候该找专业人士帮忙呢?要是孩子厌学超过一个月,还失眠、暴躁、有自伤倾向,或者不爱和人交流,这可能就是心理问题的信号啦。不过别慌,心理咨询师不是“治病”的,是帮孩子解开情绪密码的。比如通过绘画,孩子画了个“吃人的怪兽在教室”,那就可能是遇到校园霸凌了。
厌学是成长的“暂停键”,不是“终止符”。九岁孩子厌学,其实是身心发展和外界要求没对上。别老纠结是不是心理问题,把它当成提升亲子关系的机会。就像暴风雨后有彩虹,家长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,孩子就能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。记住啦,教育不是填满水桶,是点燃火焰!各位家长,赶紧行动起来,帮孩子度过这个小难关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