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能想象吗?凌晨三点,小美都第5次被孩子的咳嗽声弄醒啦。她轻轻拍着发烧的娃,结果突然对着空气大吼:“能不能别咳了!”这一嗓子把自己都给吓醒了。她瞅了眼镜子里的黑眼圈,好家伙,就像两片淤青的伤口贴在脸上呢。
一、身体里的“情绪炸弹” 新手妈妈的身体里啊,就跟藏了无数定时炸弹似的。哺乳期那激素变化,就跟坐过山车一样,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。睡眠还七零八碎的,大脑长期都缺氧。有个妈妈说得特逗,她说:“我就像台超负荷的打印机,每次发脾气那就是系统崩溃的提示音。” 还有更隐蔽的危机呢,在盆底肌那儿。生产后的身体创伤,就像房子被抽走了地基,笑一下都得使上全身的劲儿。孩子把酸奶挤头发上的时候,崩溃的可不只是妈妈,还有那个被折腾得没愈合的“新生命”呢。
二、完美妈妈的绞索 社交媒体上那些“育儿优等生”,用滤镜编了个绞索套咱头上。啥“别人家孩子三岁背唐诗”的弹窗,搞得妈妈们大半夜都在想自己哪儿没做好。有个妈妈在咨询室都崩溃了,说:“我感觉自己在演舞台剧,观众是全世界。” 更要命的是自己给自己绑绳子,总在比较,觉得自己的母爱不够“专业”。孩子把蜡笔涂墙上的时候,愤怒背后就是“我是不是不够称职”的无底洞。
三、角色撕裂的蝴蝶效应 现代妈妈就是24小时在线的超级英雄,又是职场精英,又是家庭主脑,还是情感导师。有个律师妈妈说:“我就像在玩真人版俄罗斯方块,每块积木都带着倒计时。” 孩子把玩具车撞玻璃柜的时候,妈妈吼一嗓子,里面藏着好多没完成的事儿,没看完的报告、没回的客户消息、没完成的自我提升计划。那些没说出口的“对不起”,最后都变成对孩子的指责了。
四、重建情绪安全岛 咱可以试试这么做:
给怒火装个缓冲带,情绪要爆发的时候,先深呼吸三次,想象把怒气装进漂流瓶。
建立“妈妈补给站”,哪怕就五分钟,做点只属于自己的小事,像冲杯咖啡听听雨声啥的。
允许不完美存在,接受自己今天可能只是个“及格妈妈”,就像允许孩子画个歪歪扭扭的太阳。
有个妈妈咨询完说:“原来发脾气不是我的错,是身体在求救。”咱别老用道德标准衡量自己,那些怒火说不定能变成照亮咱成长的闪电呢。
最后我就想问一句,宝妈们要不要试试这些方法,让自己轻松点呢?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