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“午夜来电”,凌晨1点,手机突然震了,是女儿发来短信,问“为啥非要我穿校服”。你摸黑找出去年她穿JK制服在樱花树下笑的照片,一下子就懵了,那个把草莓蛋糕抹脸上的小丫头,咋就开始变了呢?
和孩子对话可别整成单口相声。你说“别熬夜”,她回“知道了”,这多没劲。你把“你应该……”换成“我发现……”,像“最近看你总在画画本上写歌词,给我哼两句呗”。说不定哪天她就跟你说“妈,我其实没那么讨厌数学”,原来是你悄悄记下了她笔记本上的函数涂鸦。
咱还得准备个“情绪急救箱”,有仨秘密武器:彩虹情绪卡片,让她选心情;家庭树洞信箱,每周六交换匿名信;情绪温度计,用温度贴纸记每日情绪波动。有回她贴个“37.8℃”,你回“记得喝板蓝根哦”,能换来一句带哭腔的“妈妈坏!”
叛逆期也别怕,别被她的“凭什么”吓到,那就是她探索世界的雷达。她说“你们根本不懂”,你就说“确实不懂,你当翻译官给我讲讲呗”。有个老爸,女儿摔门后,在冰箱上贴满“需要帮忙查星座运势吗?”,把女儿逗得破涕为笑,还说“至少你没烦我写作业”。
每周得给孩子48小时“真空期”,让她自己支配时间。有个女孩用这48小时学会做拉花咖啡,周末早上还端着咖啡问你“尝尝看?”。记住,叛逆不是洪水猛兽,就是她搭心理围栏的砖瓦。
和孩子对话还能玩“时空折叠术”,把“谈谈你的烦恼”换成“要是穿越到明朝,你咋处理和闺蜜的矛盾?”。有个妈妈发现女儿在《哈利波特》读后感里写“赫敏的妈妈就像我妈妈”,她就开始研究霍格沃茨的家校关系。
准备仨神秘香囊,薰衣草用来睡前讲故事,迷迭香用在考试周,橙花用在吵架后。她摔门出去,你悄悄在门把上系个橙花香囊。第二天她问“咋突然闻到妈妈的味道?”,你就说“可能是风铃草在作诗”。
“反向驯养计划”也不错,让她当“家庭外交官”,协调宠物狗和仓鼠的领地纠纷。有个女孩调解时明白了“原来妈妈让我穿校服,就像仓鼠不想被狗吓到”。现在她会说“今天穿卫衣行不?就像给仓鼠多准备个坚果”。
“时间胶囊仪式”,准备12个信封,每月写封信放进去。有个老爸在信里画了个流泪的恐龙,写着“虽然我不懂,但我想懂”。半年后女儿回信“原来恐龙也会心碎”,还附了张涂鸦。
做个“家庭情绪晴雨表”,用贴纸记每天心情。女儿连续三天贴暴雨图标,你悄悄换成彩虹,写“乌云里藏着跳跳糖”。第二天她就贴了晴天,还画了穿雨衣的小人说“妈妈是打伞的巨人”。
玩“平行宇宙对话”,来个“如果我是你”的角色扮演游戏。有个妈妈扮叛逆女儿,说出“你们总说我们像小孩,但我们在长成大人”,把女儿整愣住了,女儿说“其实我害怕变成你们那样”。现在她们还发明了新游戏。
孩子说“我讨厌你”,别急着解释。有个老爸问“今天讨厌卡到期时间?”,女儿憋笑说“至少三天”。后来还发明了“讨厌额度”制度,现在女儿会说“今天还剩2小时讨厌时间,看电影不?”
这些方法都老有意思了,用具体场景代替理论说教,用生活比喻代替专业术语,家人们都试试,说不定能和孩子关系越来越好!
最新评论